登陆注册
1145700000042

四 共鸣

观众情感与作品情感互相趋近的必然结果,是不同程度的情感共鸣。

狄德罗呼吁戏剧诗人用严肃正派的情感去打动观众的心,他说:“诗人哟!你是锐敏善感的吗?请扣这一条琴弦吧,你会听见它发出声来,在所有的心灵中颤动。”借用狄德罗的这个比喻,当剧情发展到一定时候,戏剧家所拨动的艺术琴弦与观众的心弦以近似的频率一起颤动,这就是情感共鸣。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生动地描述过共鸣时的情形:

观众被吸引进创作之后,已经不能平静地坐在那里了,而且演员已不再使他赏心悦目。此刻观众自己已沉浸在舞台,用情感和思想来参加创作了。到演出结束,他对自己的情感都认识不清了。

有的艺术家并不希望观众走到“对自己的情感都认识不清”的地步,但是,任何艺术家都不会全然无视观众的共鸣。

李渔说,“戏文作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因而无论什么艺术措置,都要“雅俗同欢,智愚共赏”。李渔触及了产生剧场共鸣的一个重要条件:戏剧情感的普通化和普遍化。

这个问题,在欧洲古典主义时期曾被搞得复杂异常。尤其在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中,现实生活中的森严界限、烦琐礼仪全都被带上了舞台,堂皇的上层社会一旦入戏,就不容许夹入平民的俚俗情感,反之,平民生活只能进入喜剧,不容许表现悲壮之情。这样的划分,严重地斫伤了戏剧在广大观众中的感染功能。为此,向古典主义发起挑战的启蒙主义者们就把戏剧情感的普通化和普遍化作为自己的一面战斗旗帜。他们最常谈的一个题目,是如何对皇帝、贵人进行情感描写。

莱辛在《汉堡剧评》中指出:

王公和英雄人物的名字可以为戏剧带来华丽和威严,却不能令人感动。我们周围人的不幸自然会深深侵入我们的灵魂。倘若我们对国王们产生同情,那是因为我们把他们当作人,并非当作国王。他们的地位常常使他们的不幸显得重要,却也因而使他们的不幸显得无聊。

如果说富贵荣华和宫廷礼仪把人变成机器,那么作家的任务就在于把这种机器再变成人。真正的女王们可以精心推敲和装腔作势地说话,那随她们的便。但是,作家笔下的女王却必须自自然然地说话。

18世纪德国贝若特侯爵歌剧院

法国启蒙主义时期的戏剧家博马舍的意见与莱辛基本一致:

我们乐于在心理上成为不幸王子的“心腹”,因为他的忧愁、他的眼泪、他的弱点,似乎使他的生活地位更接近了我们的生活地位……如果我们对悲剧中的人物产生了同情,并不是因为他们是英雄和帝王,而是因为他们是不幸的人。

总而言之,在启蒙主义者们看来,不是某种高贵地位的人才能入戏,恰恰相反,只有当这些“高贵人物”有了一颗普通人的心,有了一副能与普通人交流的情感,才能入戏并取得情感效果。

对于王公贵胄要不要写出普通情感的问题在今天已显得非常简单明了,但在创作实践中,情感的普通化和普遍化仍是一个常常遇到的课题。

戏剧家有责任把作品情感变成一种能被广大观众亲近和理解的情感,使之有可能在剧场中实现,在观众心灵中实现。这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就需要防止“偏情”和“矫情”。

所谓“偏情”,是指情感形态过于偏陷于生活的一隅,很难被一隅之外的观众所理解。例如,有一些奇特的嗜好和偏爱,在生活中是存在的,却不适宜于在剧场中让千万正常的观众体验。若要使它们以一种正面情感呈之舞台,就要理清剧中人产生嗜好和偏爱的最基本的理由和逻辑,使普通观众产生情感趋近。

所谓“矫情”,是指某种情感的超浓度状态使它失去了足够的内在依据,很难使人产生感应。我们在艺术创作领域经常可以看到,观众正开始为舞台上那位主角叫好,可是不知怎么一来,这位主角生了重病坚持不去看医生,或者为了一件并不急迫的事情硬去闯一条危险的夜路;或者竟然为了一个没有多少感情基础可言,又失踪多年的恋爱对象,死守十年、二十年不结婚……这样一来,多数观众就无法理解了,共鸣也就无从谈起。

一种既非“偏情”,亦非“矫情”的恰当情感,如果在展开过程中失去了收纵的限度,也仍然会失去观众的共鸣。

收纵的限度凭什么来掌握?凭对观众情感火候的谨慎预测。当戏剧家学会了表达情感的基本方法之后,往往会单方面地呼风唤雨,向观众进行情感倾泻。只有那些有经验的老手,才会在预测观众情感火候的基础上,对戏剧情感进行有控制的适度化处理。这方面可以举出的典型例子很多,据说,山西的一出地方戏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青年被冤屈地绑到法场,昏厥了过去,他的未婚妻不顾一切地赶去为他梳头。她的动作,平静而缓慢,甚至还带几分未过门的闺女首次接触男性身体时的羞怯,但观众很难不为之感动。这就是以情感控制达到情感共鸣的好例子。

强迫观众共鸣而结果适得其反的例证更多,它们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称为匠艺式的直线条要求。他说,匠艺式的戏剧家“表现激动近似歇斯底里,表现快活近似放荡不羁,表现神经质近似疯狂发作,表现昏厥近似咽气,表现谦虚近似扭扭捏捏”。这种表现形态,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看来是由于没有体验,但也可能是有所体验而失去了必要的控制。正如布鲁克所说:“处于激情中的演员已经成了这种激情的奴隶,倘若台词略有微妙的变动而要求表现与之适应的新东西时,他便无法从这种激情中挣脱出来。”这样,当然很难把观众的情感卷进去了,因为他把剧场情感已霸占得太多太猛,观众的情感处于极为被动的状态,很少有插足的余地。

为观众的情感让出地盘,是通向共鸣的艺术关键。

根据本书反复申述的思维原则,舞台上一切行为的目的都在于观众席,戏剧情感的呈现当然也是为了引发观众的情感投入。当观众的情感终于被引发出来之后,却没有挪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它流转,它仍然没有存身之地,因此仍然无法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没有产生情感共鸣的丝毫可能。

即使是对美好的赞颂和对丑恶的暴露如此简单的情感选择也是同样,一定要留出余地让观众自行去赞颂和憎恨,而不要由艺术家包揽无余。包揽过甚,不仅会使观众的感情失去主动,而且还会产生反效果。例如,就像法国剧作家高乃依所说,舞台上惩处罪犯的手段如果过于残酷,就会使观众觉得太严厉,而引起同情的逆转。近代戏剧史上的第一流作品似乎很少有违背高乃依所说的这种规范的,一般不展示,也不叙述对罪犯要实施什么酷刑。在这一点上,戏剧家不能迁就某些观众的“解恨”要求。实际上,戏剧情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观众已经在情感上对罪犯做出了惩处。

沃夫冈·瓦格纳《女武神》

观众的情感恰如一架天平,艺术家对情感的处置并无随心所欲的自由。应该看到,在舞台前面开阔而黝黯的空间中,观众的情感正通过小心翼翼的衡秤而慢慢积聚。只有恭敬地敏感于这个巨大的情感实体的存在,它才有可能给舞台以共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蚩天残血

    蚩天残血

    新书《封妖榜》开始上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 仙人抚我顶

    仙人抚我顶

    21世纪的他醉后坠落高台,穿越时空之门到了修真界,混沌之中一个声音告诉他,未来还有回家的那一天......梦中,总会回到华国的那个温馨小屋里,昏黄的灯光下,母亲在旁边包饺子,他辅导妹妹功课,点点她的额头......
  • 重生之末世纪元

    重生之末世纪元

    一条叫不出名字的河面上,飘来了一具冰棺,冰棺顺流而下,路过一座小村落时,被这座村庄的村民发现,冰棺里面竟是一个年龄约在二十岁左右的俊美青年。小村落中的人大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大部分人将其奉若神明,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这是灾难即将来临的征兆,正在两方争论不休的时候,冰棺中的青年醒了过来……
  • 冰汽时代

    冰汽时代

    公元2100年,一颗被命名为“天启”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的冲击力将大量灰尘卷入大气层中遮蔽了阳光,导致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毁灭,寒冷和极端天气威胁着人类的生存。10年后,幸存的人类凭借着高科技技术“能量塔”活了下来,并收集资源和扩张,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再次成为地球的主人。
  • 重生之天才修仙者

    重生之天才修仙者

    杨阳是从玄幻小说中醒过来的,醒过来后发现自己地处一座山上的洞穴,这是一处比较隐蔽的洞穴,杨阳还拥有了神念之力。
  • 神鹊

    神鹊

    因为一次意外,地仙界修士杨峰身陨,元婴逃出至地球夺舍一位正要自杀的青年周扬,从此开始了他在人间的传奇。
  • 御仙界之无心神王

    御仙界之无心神王

    仙界,一片金色的领域中。“青云剑法第一式青云斩!” 顾无心将手中青色长剑举起,随着他的挥舞,周围空间中顿时风声呼啸,一道道凌厉的青芒向着顾无心飞去。 顾无心左手捏诀口中念念有词:"剑之真意,真正的青云剑之真意。" 他双目紧闭,口中吐气,将体内的所有的剑元全部凝聚于一点。 随着顾无心的一点吐纳,青色长剑顿时光华大放,一道道青芒从剑身上迸射而出,如同一条条的青蛇一般,向着四面八方激射而出。 一股凌冽的剑意冲天而起,整个山谷内的树木纷纷折断。 顾无心右脚一跺,地面上的尘土飞扬,化作一柄巨型的利剑。 这柄巨型利剑,足有一丈宽,通体漆黑无比,散发着一种冷冽的寒光。 顾无心双目微睁,看向眼前的一幕,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这一招,就算是遇到了金仙级别的高手,恐怕也讨不得好处吧?
  • 苏妲己的自述

    苏妲己的自述

    人人说是妖妃的苏妲己:我想要说一说自己的故事......我凄惨的一生,人人喊打的狐狸精......故事很短......(不符合历史,不必深究)
  • 终南山主人

    终南山主人

    已经有很久了。我一个人坐着,什么也不肯做,什么也不想做。小的时候我与人夸耀,说自己从不怕做恶梦,如若真是做了让我感到恐惧或不喜欢的梦,自己便可以控制梦境,或是隐身,或是飞离,或是直接将梦境转移,眼前将会是另一个新的世界,一直相安无事。在梦中,所会去一些地方,是我从未曾见过的,然而到了08年,去了终南山,经过渭源,才知这些地方山形地脉,原来曾是梦里见到过的。而现世之中,每有心愿,凡心之所想,皆阴差阳错地竟以得成。以至于自己上初一时写小说,小说里写到的事,竟大多数都会在生活中发生,等到了初三毕业时,我烧掉了自己写的四万字的小说,很多人觉得心疼,却不知我是不想再去那些小说中的事,过些年,会不会都再次成真。然这之后,虽然有一两年中不再写小说,但有时自己在大脑中想,想以后会遇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发生什么样的事,也都发生了。
  • 重生之极品小神医

    重生之极品小神医

    堂堂一代神医,重生后竟败给了高考?从针灸推拿到把脉开方,无一不精的小神医,却在数学考试交了白卷?王德全重生了,回到了到19岁。他发誓要补全自己曾经的遗憾,要成为一代名医。翻译一下,一代名医的意思就是。阎王叫你三十死, 我偏留你到九十!